中煤新集阜阳矿业:“四轮驱动”让成本管控“落地生金”
2025-10-17 12:01    作者:孙小苒

“截齿未磨秃就换新?链条没断就丢弃?这种‘败家’惯必须改!”近日,中煤新集阜阳矿业各基层区队会议室里,“降本增效”大讨论、大行动、大整治热潮涌动。从矿领导到一线职工,人人争当“诸葛亮”,小建议渐成“金疙瘩”,“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理念在千米井下落地生根。

面对煤炭市场新形势,今年以来,阜阳矿业将“降本增效”作为发展核心发力点,以精益管理为“金钥匙”,在物资管理、设备改造、技能传承、全员创新多维度同步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物资管理“挖潜力”唤醒沉睡资源

为减轻库存压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释放资产潜在效能,阜阳矿业开展物资“大清理、大回收、大利用”专项行动,对全矿存量物资进行拉网式盘点,覆盖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所有存储场所,不留死角。

盘点中,工作人员不仅核实物资数量、规格、性能,还深入核查采购成本与实际价值,同时系统分析长期积压根源。无论是采购计划与需求偏差、生产工艺调整,还是存储管理疏漏,均逐一记录,摸清“物资家底”。并按“自用补充、跨区调剂、合规处置”明确物资属性,为精准施策打基础。

以“降库存、优结构、提周转率”为原则,该矿为每类积压物资定制处置方案。如今,闲置材料彻底“活”了:完好物资补充至井下一线,缓解短缺;跨区调剂短缺配件减少新采购;不适配物资合规处置回笼资金。1至9月,该矿物资计划核减906.56万元,既减轻库存压力,更实现物资管理精细化质的提升。

设备改造“废变宝”盘活废旧资源

“用‘紧日子’的精打细算,过出企业‘好日子’”,在阜阳矿业机修车间,这已从口号变为职工行动准则。面对报废设备、边角料,职工不视其为“废品”,而是琢磨改造路径,让废旧物资“华丽转身”。

走进机修车间,改造成果随处可见:报废刮板机链条经切割、焊接、打磨,成了坚固的密闭墙隔离栅栏;闲置锈迹钢管切割组装后,变为多层工具架,让工具取用便捷、车间整洁;废旧运输皮带裁剪后铺在井下湿滑通道,成了“防滑神器”。

“这栅栏用报废链条改造,单这项就省好几万材料费!”职工张海斌自豪地说。今年以来,仅机修车间就完成30多项废旧物资改造,直接节约成本超40万元。曾经的“废旧品”,如今成了安全生产“香饽饽”,“变废为宝”理念真正落地。1至9月,该矿累计完成修旧利废与回收复用672.62万元,较序时计划增加110.12万元,节约创效意识深入人心。

技能传承“育新风”:小零件里算细账

在阜阳矿业杨振大师工作室,“专业工匠”杨振手持一枚U型卡,给年轻人算“明白账”:“一个U型卡省5块,一百个就是500块,一年累计金额不小!井下设备金贵,每个螺丝钉都连着饭碗,修设备既要保安全,更要会‘过日子’,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

杨振的“节约经”落实在每次维修中。今年6月,井下一台液压支架密封圈老化,按常规方案更换需上万元。杨振连续三个班蹲守井下,研究设备结构、测试密封效果,最终改造出适配密封圈——不仅解决问题,使用寿命还比原装延长30%,为矿上省下大笔开支。

在杨振带动下,“省下的就是赚到的”成了综采一队职工口头禅,节约新风悄然兴起。如今,职工巡检时揣着小本子,记录零件磨损程度、提前制定维护计划;工具箱里备着砂纸、扳手,小故障当场修复;连队部办公室、会议室养成“人走灯灭”惯,不浪费一度电。凭借细节坚持,综采一队每月节约维修成本近10万元,成了全矿“节约标杆”。1至9月,该队累计开展项目创效538.12万元,既省成本,又让职工享受到创效红利,进一步激发全员节支降耗热情。

全员创新“提效能”:小革新撬动大效益

“材料运输绕远路,损耗多、浪费时间,能不能重规划路线?”“非生产性开支还能压缩吗?”阜阳矿业运输区职工李明明结合井下实际,提出“材料运输路线优化方案”,通过重新规划路径、调整运输时段,让井下材料周转时间缩短15%,每月打运效率提升20%,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当前形势下,全体职工必须拧成一股绳,把‘铁算盘’打精,才能顶住压力、实现发展!”该矿总会计师苏关振在月度经营分析会上多次强调。为让“金点子”转化为实效,矿上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成立攻关小组,瞄准“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等“硬骨头”发力。综采一队党员针对采煤机喷雾系统耗水量大问题,改良喷嘴结构与供水压力,实现吨煤耗水量下降15%;机电队攻关小组为老式开关加装智能保护器,设备故障率降低三成,维修成本大幅减少。

阜阳矿业深知,“唯有突破常规、勇于革新,才能提升企业战斗力”。如今矿区,全员创新成常态:创新项目既有“小革新”,如给工具加装便捷手柄、优化操作流程;也有“大课题”,像井下智能化开采系统升级、高效节能设备研发。“人人都是创客,事事皆可创新”成为生动现实。今年以来,该矿实现各类小技改创新76项,累计节约成本近500万元,“小革新”汇聚成“大效益”,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千米井下,机器轰鸣声中藏着职工精打细算的智慧;矿区内外,忙碌身影里透着全员创新创效的活力。这股强劲内生动力,正让阜阳矿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稳,朝着年度目标任务全力冲刺。(高闯)



网友评论
暂时没评论,快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