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沂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治理相结合,通过建章立制、科技赋能、规范审批、依法打击等多措并举,构建起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过程管控—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垃圾治理效能。

建章立制,夯实治理根基。出台《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6项制度规范,创新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双轨运行机制,分线推进机制建设、问题整改和执法监管。工作专班重点指导城区建筑垃圾备案、核准和审批业务,并督导乡镇做好重点区域建筑垃圾治理。依托“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机制,简化办理流程,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上门提供“一对一”指导,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普法宣传,组织开展建筑垃圾管理专题培训,累计发放《建筑垃圾管理明白纸》5000余份,培训企业100余家、相关人员300余人,从源头上强化了企业的依法处置意识。

科技赋能,创新监管模式。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建筑垃圾消纳场,年消纳能力10万吨,目前已接收垃圾600余吨。积极培育资源化利用企业,临沂皓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建筑垃圾达50万吨,累计资源化利用35万吨。依托审管联动平台实现建筑垃圾溯源管理,加强执法巡查和日常监管,创新建立“环卫工人+数字监管”模式,形成“分类减量—智慧监管—高效利用”的全链条治理新格局。
规范审批,筑牢监管防线。强化建筑垃圾源头管控,严格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处置方案,加强车辆冲洗和现场清理。规范备案核准程序,今年已完成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44起,办理建筑垃圾产生核准19起,涉及渣土总量77.89万方,其中项目回填45.28万方,外运32.61万方。加强运输企业监管,对5家运输企业、89辆备案车辆实行审批管理和通行证制度,逐步形成源头分类减量、中转规范管理、运输监管严密、消纳处置有序、执法查处严格的长效管理机制。
依法打击,形成高压态势。对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通过普法宣传、部门联动、路面巡查、定点蹲守、错时执法等方式,全面加强源头管控和运输监管。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检查工地43处、运输企业5家,依法查处违法倾倒案件24起、违规运输案件20起,有效维护了建筑垃圾处置秩序。
通过系统治理、法治保障和科技创新,全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建筑垃圾治理经验。下一步,沂水县将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全链条治理模式,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智慧监管能力,努力打造建筑垃圾治理的“沂水样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基层力量。(沂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苑真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