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学子探秘海事审判,赋能企业合规远航
2025-07-24 12:36    作者:孙小苒

“原来法条上的‘承运人责任区间’,在真实案件里要考虑这么多细节和证据碎片!”7月18日,在宁波海事法院审判庭内旁听完涉外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庭审后,实践团成员陈思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7月18日,宁波大学“法治和谐号”之“法助企航、合规致远”团队成员深度参与了宁波海事法院“法学生开放日”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与资深法官的面对面交流中,探寻法治护航涉外企业、助力企业行稳致远的密码。

活动伊始,讲解员介绍了该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其中特别提到了一个特殊服务窗口——“船员绿色通道”。宁波海事法院结合本地港口特色,考虑到大部分船员法律知识有限,且常年在海上作业通信不便导致取证、维权困难等原因,设立该绿色通道,精准回应了船员群体的特殊困境与司法需求,彰显司法温度。

随后,团队移步法院三楼和四楼,一面面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文化墙徐徐展开。这里不仅展示了宁波海事法院的发展脉络,更陈列着其审结的40余件入选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的判决精髓。“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不仅是墙上的目标,更是法院通过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发布中英文典型案例、提升涉外审判能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等扎实行动,为区域航运经济繁荣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的强劲“司法动能”。

最后,全体成员观摩了一场由海事审判庭庭长胡世新担任审判长的涉外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庭审,原被告在其中围绕“货物是否短量”“短量是否处在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以及“货损的价值”争议焦点进行了深刻的质证和辩论,案件专业性强、程序规范、争点清晰,让团队成员对海商法的复杂性有了直观认识。

庭审结束后,胡庭长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围绕案件的核心争点进行了深入解读,重点讲解了承运人责任区间、货物称量方式在司法认定中的复杂性与裁判标准。他寄语学子,“从法律条文到真正法律应用仍然存在较大距离”,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抽象规范精准地适用于千差万别的案件事实中。这也为我们研究涉外企业的合规拨开迷雾——精准识别风险,科学构建事实,方能做出经得起检验的合规决策。

胡庭长还特别提到,在司法实务中,程序法的作用尤为关键,唯有筑牢程序正义的基石,才能更有效地厘清实体法中的事实认定与证据问题。他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要高度重视程序、证据等制度的理解与运用,团队认为这也是未来法律实务中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合规服务的关键能力。

法助企航,要求我们深入司法实践的最前沿,理解规则如何运行;合规致远,则要求我们掌握化繁为简、精准施策的能力。这次在宁波海事法院的所见所学,正是我们实践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企业行稳致远力量的重要一课。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把此行收获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思考,融入后续为航运物流企业提供法律风险排查和合规建议的实践项目中,努力成为助力企业扬帆远航的可靠“法律护航员”。

通讯员:陈杭宇 周柳含 姚心睿



网友评论
暂时没评论,快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