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份,我选择加入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投身这片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央企热土。
迎接我的第一场硬仗,便是分量十足的“山东公司首个地铁工程”“全线最大车站”“青岛市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站”——青岛地铁8号线红岛站。
这三个标签,像沉甸甸的拓荒重担,从踏入项目的第一刻起就压在了肩上。
扛起信任与责任
压力最沉、印象最深的是8号线的落客平台。
2017年末,为了配套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需要,根据业主方下达的要求,8号线建设工期需要整体提速18个月!叠加峰会保障、台风突袭,突增的落客平台这项“重大挑战”瞬间变得滚烫而艰巨。
那段时间,我们白天协调人、材、机,每一个环节都较真认真;夜晚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伴随着方案在争论中成型,工序在推演中咬合。浇筑顶板混凝土的时候,现场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精密机器,开模、加固、浇筑,一环紧扣一环。眼瞅着看模工人加固忙得分身乏术,我和现场一个小伙子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冲了上去。一袋袋装满螺帽、蝴蝶卡、扣件的物资分量十足,我们弓着身子,合力抬着在浇筑点与仓库间来回穿梭。那阵子,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物资不能断,浇筑不能停!
那一刻,扛起的不仅是零件,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节点。
最终,我们不仅啃下了落客平台这块硬骨头,提前14天拿下它,更提前88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至今想起来仍让人热血沸腾。全线综合考评蝉联冠军、青岛地铁年度考核第一的奖牌,是大家全力以赴用汗水浇灌出的勋章。
主体顺利封顶后,我休假回家。媳妇问我为什么这么拼?刚来新单位,想证明自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整个团队都在为同一个目标燃烧,我怎能不拼尽全力?肩膀上扛着的,是信任,更是责任!
再后来,8号线项目传来获评“国家优质工程”的喜讯,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倍感自豪。现在偶尔经过,看着曾洒满汗水的土地如今车水马龙,心里头就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当当——那些努力和付出,都变成了此刻眼前最踏实的风景。
领跑,是使命与担当
带着8号线的荣光与磨砺,2019年10月,我转战胶州华润城项目,从生产经理成长为项目经理。
角色变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生产经理是坚定的执行者,项目经理则要掌舵全局——对外协调资源、注重社会效益,对内凝聚人心、实现优质履约,样样都得攥在手心。压力陡增,但斗志更燃!
离开8号线那天,我心中激荡,还写了首小诗明志,发在朋友圈:《惜别红岛战胶州》——红岛站上壮志酬,虎贲团队创四优,金甲玉鞍再领旨,催马扬鞭战胶州!
然而,项目刚起步就遭遇了疫情后的复工大考。正负零节点迫在眉睫,工人却困在千里之外。
等?绝不可能!
我带着团队一头扎进防疫战役里,在分公司的指导下,率先在胶州市建起规范的疫情隔离区,成了住建局的观摩点。更关键的是工人返岗!我们启动“点对点”返青专车,是胶州市发出第一辆爱心专车的项目!短短一个月,十几辆专车呼啸南北,接回近两百名工友。
看着他们风尘仆仆跳下车,熟悉的乡音在工地响起,我心里的大石才落了地。这“胶州第一车”,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为后续顺利突破正负零节点、赢得业主信任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在华润城项目,安全管理这根弦,我绷得比谁都紧。都说安全琐碎、易冲突,但在我这里,“人人管安全”绝不是一句空话。我牵头制定了项目《人人管安全管理办法》,把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考核到个人,与“月度之星”评选挂钩。这就像给项目装上了无数双警惕的眼睛。
慢慢地,管理人员和工友们变了,从被动接受检查,到主动“琢磨门道”,甚至开始互相“较真儿”比谁的质量好、效率高、隐患少。现场悄然刮起一股安全文明新风,项目承办了胶州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及现场安全质量观摩,捧回了“山东省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等多项沉甸甸的安全类奖项。这份深刻的转变,正是“责任”这颗纽扣,将全员的安全意识与行动紧紧扣合在了一起。
用“透明”筑起“安心”
如今,我站在中韩安置房项目的土地上。这里的每一块砖,都牵动着回迁村民期盼的眼神。责任,在这里有了更重的分量——这是老百姓安居立业的家。
村民们自发组成了监督小组,常驻项目,从材料验收到分项工程验收,全程紧盯,最揪心的就是防水这些关键质量点。他们不是专家,疑虑在所难免。
怎么办?拆掉“围墙”!
我们主动敞开大门,耐心讲解方案,细致展示工艺。特别是针对防水,我专门邀请监督小组来到现场,指着那些容易渗水的风险点,告诉他们我们用了什么材料、采取了什么措施、如何层层把关。
“喏,这里,施工缝处的基层,我们清理得没问题吧;那里,闭水试验要经历48小时……”用最直观的方式,把专业的技术语言变成他们看得懂、信得过的安心。看着他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眼神里的疑虑被信任取代,听到朴实的“我们看得明白,也住得放心!”,那份沉甸甸的认可,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项目推进也非一帆风顺。前期,因实施智慧挖土实验,导致土石方延后,压缩了主体施工工期,但交房日期雷打不动!挑战面前,我的“三步走”策略显出成效:计划先行-过程严控-风险预警。履约协调会、生产例会高效运转,目标一个个被牢牢钉在进度表上。
“正负零顺利完成”“主体结构提前一个月封顶”……一个个节点被我们顽强攻克,业主的7封表扬信也纷至沓来。在张村河片区20个标段、14家总包单位的激烈角逐中,我们连续跻身飞检前三。工期虽紧,但我和我的团队,有决心、更有能力,把这份承载着百姓期待的“安心房”,圆满交到主人手中!
一路走来,公司给了我“突出贡献奖”“优秀项目经理”等等荣誉。若问看重什么品质?我想,就是“履职尽责”四个字。
根植五局六十载“信·和”沃土,常年在一线摸爬滚打,我将“信·和”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练成自己的十六字管理方针:坚守底线、不卑不亢、睿智真诚、和谐共生。这不仅是我的干事准则、立身根本,更是对“信·和”文化血脉的自觉传承与躬身实践。
看着项目上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每个人都自觉地把责任的“纽扣”钉得更牢,我们这支五局的铁军,就能在齐鲁这片热土上,筑起更多不负时代、不负民心的丰碑!(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