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革命 + 管廊革新!这两项技术为何获专家高度认可
2025-09-26 12:55    作者:孙小苒

在工程建设企业科技创新大赛的领奖台上,当中国二冶湖南分公司申报的两项核心技术成果双双斩获工法单元赛三等奖的消息传来,整个团队沸腾了。《大型智能制造工厂耐磨地坪施工工法》与《综合管廊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法》的获奖,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权威认证,更是其多年深耕科技创新领域的生动注脚。截至目前,湖南分公司已累计完成实用新型专利40项,申报发明专利25项,形成企业级工法5项、内蒙古自治区级工法2项,完成科技立项18项,一连串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支技术团队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攻坚智能制造痛点:耐磨地坪的“品质革命”

中联重科混凝土泵送机械智能制作项目的车间里,重型设备昼夜不停地穿梭作业,物料运输车辆往来不息。这片看似普通的地坪,却承载着精密生产设备稳定运行的核心使命。“智能制造工厂对地坪的要求近乎苛刻,耐磨性、平整度、抗冲击性缺一不可,普通施工工艺根本扛不住长期高强度使用。”项目技术负责人回忆起当初的困境,依然记忆犹新。

面对这一行业难题,湖南分公司技术团队主动扛起攻关大旗。无数个深夜的实验室里,不同配比的新型材料在试块中凝结成型;施工现场的临时试验区,各种施工工艺的效果在反复比对中逐渐清晰。“我们尝试了十余种材料组合,调整了近二十次施工流程,就是为了找到最优方案。”技术骨干的话语中透着韧劲。

最终,团队创新采用新型复合耐磨材料与“分层浇筑+精密收光”的独特施工工艺,成功破解了难题。经检测,采用该工法施工的地坪耐磨性较传统工艺提升3倍以上,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毫米/米以内,完全满足重型设备长期碾压需求。“自从用上这种地坪,设备因地面不平导致的故障发生率下降了90%,每年能节省维护成本数十万元。”中联重科项目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这项凝聚着团队心血的工法,不仅为智能制造项目提供了坚实基础,更填补了国内大型智能工厂地坪施工的技术空白。在此次科技创新大赛中,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工法针对性解决了行业痛点,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破解管廊建设难题:装配式工艺的“效率革新”

绿岛大道及综合管廊(一期)项目的施工现场,曾经困扰建设者的“工期紧、地形杂、质量要求高”等难题,随着一项新技术的应用迎刃而解。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地下“生命线”,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安全,但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现场湿作业多、工期长、防水性能差等固有缺陷。

湖南分公司技术团队以问题为导向,开启了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技术的研发之路。“管廊建设最怕的就是适配性和整体性问题,我们从预制构件设计源头入手,让技术贴合项目实际需求。”项目总工介绍道。团队通过BIM技术模拟现场地形与管线布局,对预制叠合板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其能够精准匹配复杂的施工环境。同时,创新采用“榫卯连接+灌浆加固”的装配工艺,大幅减少现场湿作业量。

在绿岛大道项目中,该工法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施工周期较传统工艺缩短4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50%,结构防水合格率达到100%。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预制构件在工厂标准化生产,不仅保证了质量稳定性,后期维护成本也降低了30%以上。“这项技术让管廊建设实现了‘快速装配、优质高效’的目标,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新方案。”行业专家在现场考察时如此评价。

该工法的成功应用,不仅推动了综合管廊建设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更在此次科技创新大赛中凭借“创新性、实用性、经济性”的综合优势脱颖而出,与耐磨地坪工法一同站上领奖台。

厚积薄发的创新生态:数据背后的成长轨迹

两项工法获奖并非偶然,而是湖南分公司多年构建创新生态的必然结果。走进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墙上的专利证书与工法认证格外醒目:40项实用新型专利涵盖施工机械、材料改良、工艺优化等多个领域,25项申报中的发明专利聚焦行业前沿技术,5项企业级工法与2项内蒙古自治区级工法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创新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体系化作战。”分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为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针对工程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同时,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对获得专利、工法认证的团队给予专项奖励,形成了“人人愿创新、人人能创新”的良好氛围。

18项科技立项的推进过程,正是这种创新生态的生动体现。从智能制造工厂的地坪技术到综合管廊的装配工艺,从基础材料的改良到施工设备的升级,每一项立项都源于工程需求,每一项成果都服务于实践应用。“我们的创新从不追求‘高大上’,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实价值。”这是技术团队始终坚守的理念。

在创新投入上,湖南分公司从未吝啬。近年来,企业每年拿出营收的3%用于技术研发,先后建成2个省级技术研发平台,购置先进实验设备数十台,培养了一支由30余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正是这种持续的投入与培育,让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两项工法获奖的喜讯,成为湖南分公司科技创新征程上的新起点。在近期召开的技术创新推进会上,分公司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年,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5项,形成国家级工法1-2项,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品牌。”围绕这一目标,一系列创新计划已悄然启动。在智能制造领域,团队将针对更精密的生产需求,研发“智能感知+自适应调节”的地坪施工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领域,重点推进综合管廊智能化装配技术的升级,实现“数字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施工”的全链条革新。同时,加大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网友评论
暂时没评论,快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