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进笃行,以规范严谨的态度引领项目施工,不懈追求卓越匠心。他灵活变通,高效统筹推进重点工作,让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工程项目扎根激发。他就是“刚柔并济”的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洛阳九孔桥项目执行经理薛世雨。
他是一个标准的“90后”,却已然独挑大梁,所负责项目实现“合同工期零延误、客户满意零投诉、安全质量零事故、目标效益零压降、应收款项零拖欠”的管理目标,其本人获评洛阳市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先进个人”,并被公司授予2024年“红色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刚——以策划引领方向,矢志精益建造
“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在今年公司年中工作会上,薛世雨分享项目履约经验时这样说。不可否认,一个项目想要在管理上取得成功,需要明确的目标、详尽的策划作为指引。
洛阳九孔桥项目进场前,他全程参与项目策划,详细规划施工组织方式,合理配置资源,结合现场考察和区域调查,从资质、信誉、业绩等多个维度优选供应商,提高分包及材料招采效率,为完美履约提供可靠支撑。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强化进度计划管理,严控一、二级节点,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控,强化考核激励。为了让进度完成更有保障,薛世雨还将关键工序一一列出,实行“小时制”管控,确保了进度计划刚性执行。最终,项目实现桩基施工提前21天完成,预制箱梁架设提前7天完工,重要节点快速推进。
由于该项目体量不大,成本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薛世雨深知这一点:“我们早在进场策划中就制定了以桥梁下部施工、箱梁预制架设为主线的施工计划,对工序穿插进行合理安排,桩基、墩柱、预制梁形成流水作业,将作业面闲置、资源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提质增效不仅体现在工序管控方面。拥有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薛世雨清楚,开源与节流要双管齐下,技术革新带来的收益或许会更大。
他和团队潜心创新创造,严格执行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成立质量管理小组,针对项目双优化开展技术攻关,通过技术创新、设计优化等推动降本增效的案例比比皆是:与业主和设计单位沟通达成灰土改良方案,不仅提高了路基质量,还节省工期40余天;将预制箱梁施工优化为大型起重机吊装架设,实现平行作业,节省工期14天;将保通方案优化为“硬性护栏”隔离导流口,“软性护栏”隔离行车道的形式,节省工期10天;项目部驻地、混凝土拌合站、预制梁场采用租赁加CI改造的方案,压降成本16%;应用“沥青混凝土抗凝冰添加剂”新型材料,提升通行安全水平,增加项目整体效益约1.5% ;将边坡片石作为桥台锥坡防护及便道填筑材料,提升质量的同时实现建筑垃圾分类和二次利用……
在工艺创新方面,项目技术团队通过设计优化,实现了路基压实度、弯沉及混凝土强度合格率100%,混凝土保护层合格率90%以上,施工质量有口皆碑。洛阳市交通事业发展中心相关领导对此赞赏有加,称该项目“进度快、质量好,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
柔——用文化润心聚力,争促多方共赢
文化润心,成风化人。薛世雨认为,优秀的团队依赖成员间的协作互补,而凝聚力则是团队致胜所倚重的“法宝”。因此,如何更好地践行公司“砺进·共赢——承之道”文化公约,需要他和项目团队去思考。
项目管理人员不足10人,是名副其实的“小团队”。薛世雨探索出了“一岗多兼,职能交叉”管理模式,提倡“一职多能”,实施“兼职并岗”“角色代换”,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计量,商务人员勤到现场,材料人员参与技术创新。
一有时间,薛世雨便组织大家开展规范制度学习,鼓励岗位交叉人员互学互鉴,致力于打造精诚做事、相互信赖的团队,达到了“一手精、样样通”的目的,提升了人均产值,实现管理乘法效应。
“企业文化是‘软实力’,可以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凝聚力,让团队同向发力、步调一致。”薛世雨说:“我们分公司倡导的‘三像’理念亦是如此,把项目打造成部队、学校、家庭,大家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上来了,任何难题都将攻无不克。”
面对征拆工作跨行政区域、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困难,项目部本着至诚无息、协作互信的理念,主动对接协调,与当地政府紧密配合,协商一处,拆除一处,完成一段,施工一段。
为成就多方共赢,组织力量帮助当地政府修整道路,帮助居民平整宅地,营造和谐的征迁环境。并与业主保持高效沟通,积极维护劳务工人权益,帮助他们提升居住条件及伙食标准。每逢节日,薛世雨便会带着大家伙儿采购生活物资慰问劳务队伍,哪个队伍、工人有困难,他们了如指掌,主动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024年1月,该项目正式交工通车,实现了前期制定的履约目标,在仅8个月的施工时间里收到政府、业主单位表扬信7封,并获洛阳市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先进单位”,树立了“小项目”完美履约的典范。
面对成绩,薛世雨十分谦虚:“只求问心无愧吧!既然挑起这个担子,就得扛得起责任,一切都是大家携手努力的结果。”可不难看出,正是他对质量进度完美融合的持之以恒,以勇猛精进的精神追求、价值创造的实际行动,感染和鼓舞着大家,使团队迸发了更强的向心力、战斗力!(张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