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清晨,我早早换好工装,与工友们一同坐在行管楼二楼会议中心,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的开始。
当庄严的国歌在屏幕中响起,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我们全体起立,齐声高歌,激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煤矿工作经历的职工,这场跨越时空的“致敬与传承”,带给我的触动远超想象。
阅兵仪式正式开始,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与骄傲。那一声声响亮的口号,一个个挺拔的身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军人的飒爽风采和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装备方队的战车如钢铁洪流般驶过,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纷纷亮相,让我深切感受到我国国防科技的巨大进步。从抗战时期的土枪土炮,到如今的新型作战力量,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国家实力的有力彰显,更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军工战士辛勤付出的成果。这一刻,我恍然大悟:所谓“英雄”,并非仅仅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更是在各自岗位上为家国挺身而出的那份担当。
空中梯队掠过天安门上空时,轰鸣声透过电视屏幕传来。尽管无法亲眼目睹战机的英姿,但我仿佛能看到它们在空中编队飞行的壮观景象。歼击机、预警机、运输机等组成的空中矩阵,犹如一张严密的“防护网”,守护着祖国的安宁。我不禁想起师傅曾说过的话:“煤矿工人的脊梁,要像煤层下的顶梁柱一样硬。”看过阅兵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军人的“硬”,是面对强敌时的无所畏惧;而我们煤矿工人的“硬”,则是面对井下艰苦环境时的坚韧不拔,是面对技术难题时的永不言败。只有每个人都将职责扛在肩上,才能筑牢安全生产的“防线”,让矿井成为坚不可摧的“安全堡垒”。
看着阅兵式,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浮现。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正如网友所说:“历史书太薄,装不下他们的伟大,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厚,我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叫英雄……”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永远不能忘却。
作为一名煤矿职工,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阅兵仪式为契机,学习军人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升业务技能,为煤矿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观礼一次,不负一生信仰!”我要将这份信仰转化为工作动力,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我坚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勇于创新,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的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兵仪式虽已结束,但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它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激励和鞭策。我将带着这份感动和力量,以最严的标准、最实的作风,在千米井下书写属于煤矿职工的“担当答卷”。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冲锋陷阵”,就一定能让矿井更安全、更高效,为国家的发展增添一份“黑亮”的力量,不负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不负这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高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