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八局新型建造工程有限公司在钢结构表面处理领域传来喜讯——其自主研发的喷砂机器人经多轮科研攻关与场景测试,在作业效率、质量控制及绿色施工方面展现突出优势,标志着公司在建筑施工智能化技术研发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聚焦行业痛点,锚定智能升级方向
钢结构表面喷砂处理是防腐、涂层附着的关键前置工序,传统人工喷砂作业不仅效率偏低,还存在粉尘污染大、质量一致性难保障等问题,成为制约建筑施工品质与绿色发展的痛点。
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建八局新型建造公司主动探索“智能装备+建筑施工”融合路径,联合成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力量组建专项科研团队,以“提升效率、保障质量、降低污染”为目标,启动喷砂机器人研发项目。
图1 联合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交流会
产学研协同攻关,破解技术难点
科研过程中,分公司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机制,召开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如图1),与高校专家就喷砂工艺原理、机器人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深度研讨;技术团队深入施工现场(如图2)、加工厂(如图3)调研,精准捕捉人工喷砂的工况痛点与工艺需求,为机器人研发提供“接地气”的现实依据;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确保技术路线既契合理论逻辑,又能落地工程实践。 针对“机器人适配复杂钢结构形态”“喷砂参数智能调控”等核心问题,研发团队反复开展机器测试与现场实测:通过优化机器人运动轨迹算法,使其灵活应对构件曲面、死角等复杂部位,确保喷砂覆盖“无盲区”;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喷砂压力、角度等数据,实现工艺参数动态智能调节,让喷砂质量更可控。
图2 成都大学技术团队深入施工现场
图3 加工厂调研
实测成效显著,彰显技术价值
从现场测试结果看,喷砂机器人表现亮眼。质量层面:经处理的钢结构表面均匀平整(如图4),通过粗糙度检测仪器(如图5、6)检测,表面粗糙度达标率大幅提升,完全满足后续防腐、涂装工艺质量要求;效率与环保层面: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超30%,且因采用封闭化、智能化作业模式,有效减少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实现“提质、增效、绿色环保”多重目标。
图4 喷砂效果
图5、6 粗糙度检测
科技强企再进阶,赋能行业发展
此次喷砂机器人的研发突破,是中建八局新型建公司践行“科技强企”战略的重要成果。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与工程化应用,让智能装备在更多建筑施工场景中发挥作用,为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贡献“八局智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