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新集阜阳矿业:精耕细作降成本 深挖潜力提效益​
2025-09-17 10:43    作者:孙小苒

“开源节流一分一厘,降本增效一点一滴”。今年以来,中煤新集阜阳矿业精准施策、深挖潜力,从精益管控、考核激励、创新引领等关键环节发力,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低成本运行体系,以“细节管理”激活降本增效“大动能”,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流程精益化管控筑牢成本“防护墙”

矿井生产物资种类繁杂、消耗量大,精准管控物资流向是降本增效的核心。阜阳矿业深知这一道理,通过优化物资管理链条,搭建起从计划申报到回收复用的全流程管理框架,有效堵住成本“跑冒滴漏”的口子。

在计划环节,该矿摒弃“一刀切”的采购模式,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将计划细分为年度、月度、应急三类。相关部门紧密结合生产进度,动态调整采购清单,避免因盲目采购导致的库存积压问题。同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物资从入库、领用、使用到回收的全程追踪,每一件物资的去向都清晰可查,确保物资利用效率最大化。

不仅如此,该矿还创新性地建立“定额投入、运行管控、事后分析”的管控体系,深入推进采购库、虚拟周转库、维修库“三库”建设。从物资计划制定、储备管理,到结算流程、调拨使用,再到修旧利废、闲置处置,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将成本管控的要求贯穿于物资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真正实现精益化管控。

全员考核激励点燃降本“新引擎”

“成本管控不是少数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阜阳矿业为充分调动全员降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考核机制,推出“全面预算、单项考核”的材料运行模式,将成本压力层层传导、精准分解。

具体而言,该矿将各队组的材料费用、设备使用效率、修旧利废成效等借支降耗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甚至每个职工。在预算使用环节,严格审核每一笔支出的合理性;在单项考核环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职工薪酬、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同时,加强对各类材料物资的跟踪使用和调配调控,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投入科学化。

“现在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完成生产任务,更要琢磨怎么节约材料、提高设备利用率。”该矿经营办绩效考核主管经济师吴杰介绍,通过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严格管控,矿井将各类支出进行清单化管理,让职工清楚知道“该花什么钱、该省什么钱”,有效杜绝了超支浪费现象,形成了“人人算成本、人人降成本”的良好氛围。

回收复用闭合机制激活资源“循环力”

“物尽其用、无不可用”,这是阜阳矿业在废旧物资处理方面坚持的管理理念。面对大量废旧物资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矿井积极探索,打造出一套回收复用闭合机制,让“废铜烂铁”变“真金白银”。

对于非一次性消耗的物资,该矿通过打包回收、挑拣调修、自制加工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挖掘其剩余价值。例如,针对井下更换下来的管路、电缆等物资,维修人员会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符合使用标准的重新投入生产;对于无法直接修复的物资,则拆解其中可用的零部件,用于其他设备的维修。

为进一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该矿还积极开展“大清仓、大利库、大复用”活动,创新推出“收购旧料”模式。以往职工上交旧料多为义务行为,如今该矿根据旧料的实际价值,给予职工相应的奖励,极大提高了职工上交旧料的积极性。同时,结合井下工作面安装、撤除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回撤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后重新上岗,有效发挥了现有设备的最大效能。

小技改释放大能量创新引领促提升

降本增效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阜阳矿业通过召开降本增效专题会、月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形式,对成本管控工作进行动态跟进,及时发现生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并鼓励职工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微创新”。

在井下生产现场,职工们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有的职工针对某类设备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简单的改造方案,有效降低了设备能耗;有的职工优化了生产工艺流程,减少了材料浪费;还有的职工发明了新型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微创新”虽然投入小、难度低,但却能解决实际问题,为降本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将技术革新融入降本增效的全过程,该矿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矿实现各类小技改创新76项,累计节约成本近500万元,降本增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阜阳矿业将继续坚持以降本增效为核心,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加大创新力度,持续深耕成本管控的“责任田”,以更精准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推动矿井低成本运行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年度经营管理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高闯)



网友评论
暂时没评论,快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