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李晓钟:敢为人先的地铁先锋
2024-11-14 14:45    作者:孙小苒

黝黑的皮肤,人群中并不起眼,却给人感觉很踏实。熟悉李晓钟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嗓门大、爱较真、笑容多、精力充沛。

谈起初来五局的印象,李晓钟的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笑着说:“2006年的夏天,我背着行囊来到柳州河东项目,从此与基础设施结下了‘不解之缘’”。

16年的时间里,从施工员、工区长一路成长为生产经理、执行经理;从管网、污水厂、河道综合治理,到高速公路、市政道桥及隧道,再到地铁的专业施工,他攻下的难题不计其数,建证了国内基础设施事业的蓬勃发展,自己也从一名青涩新兵成长为“多面能手”,先后获评局、公司“优秀工程师”“十佳青年”“优秀员工”“特别奖”等多项荣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青岛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全长16.9公里,是即墨区与青岛市主城区“牵手”的地铁线路,也是五局首个装配式地铁车站。建成后,将串联六个区,进一步加强青岛城区南北快速贯通,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

2021年底,距离指挥部下达“跑步进场,组建精英团队”的节点已经箭在弦上。时任长沙地铁6号线项目执行经理的李晓钟接到上级单位电话,“晓钟,山东青岛有块硬骨头,你敢不敢啃?”“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李晓钟不假思索的回答。

没有多余的话,作为拥有专业隧道施工经验的“尖兵”,在指令下达的第一时间,李晓钟认真做好工作交接,像往常一样再次踏上了远征之路。广西-福建-江苏-湖南-山东,这已经是自己第五次辗转了。

12月的青岛,气温低至零下5度,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冻得人直打哆嗦。刚到项目,放下行李,李晓钟便带着现有的几名管理人员,一头扎进施工现场。通过多方了解,几个困扰项目快速推进的难题,被他牢牢记在心里。“一是社会关注度高,安全文明施工难;二是协调组织难,多个作业面,多专业交叉;三是技术应用难,装配式车站涉及超大超重预制构件的吊装,纵向、环向拼装缝多。”

既然接过了“军令状”,那就吹响“冲锋号”!李晓钟咬紧牙关,决心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把这个项目做好。

起步即是冲刺,开局即是决战。“经验不足不要紧,得先去干”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李晓钟迅速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在高效抢出临建设施后,为项目后续施工打造了良好的开端。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十次

开工之初项目部压力挺大,大量需要协调的工作纷至沓来,业主代表并不看好他们。

“项目团队平均年龄27岁,我们还肩负着培养公司基础设施人才的重任……”针对地铁项目建设特点,李晓钟提出了“1+N”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对项目人员进行细致分工,确保各个环节衔接顺畅。

项目地处即墨老城区,周边住户稠密,车流量大。2022年2月,营普路站迎来一期调流。墨城路主干道为双向六车道,属地“借六返六”的调流方案,将严重影响项目施工作业,施工场地被大量占压。为此,李晓钟在调流方案设计阶段就提前介入,主动对接业主、设计及交警管理部门,起初多方协调无果。

当所有人都觉得“借六返六”已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李晓钟却绝不妥协,坚定地认为“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十次!”他每天早上准时拜访交警大队,摆事实讲利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15天连续公关,正是这种“牛皮糖”精神,最终促成了“借六返四”调流方案的敲定,成为7号线全线唯一一个“借六返四”的车站,为项目重要临建设施布置提供了有利空间。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你能创造多少价值,就能赢得多大尊重。”李晓钟这样认为。

营普路站为地下两层岛式明挖装配式车站。装配段共计107环,每环由7块预制构件组成,整体由612块“积木”在现场按顺序拼接成型。此前,局在建设装配式车站方面尚无成熟的典型案例,项目团队只能一边施工一边摸索。时间紧任务重,既要保工期、更要保质量。

“三期首座、五局首个,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项目业主的管理也是我见过的所有业主里面专业化程度最高、要求最为严格的。”李晓钟告诉我们。

面对构件起吊重量大、拼装精度控制难度大、接缝防水作业质量要求高等技术难题,他牵头成立“领航攻坚小组”,在一次次的激烈讨论与优化中,探索出一条新的破题之路——使用“ME型智能门式起重机+分离式整体拼装台车”进行智能装配施工,既能保障拼装效率、精度,又能提升吊装作业的安全稳定性。

1月31日,随着最后一环装配中板平稳安装完成,营普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全面封顶,成为青岛地铁三期建设中首座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的装配式车站,全力打响了新年“开局战”。

要全力拧成一股绳

“五个作业面全开的那会,现场的小伙子们都忙得乱了阵脚。”为此,他根据现场作业面,划分了五大“领航责任区”,组织开展“领航攻坚行动”。

“光管理人员发力还不够,要上下拧成一股绳,深入践行‘三个善待’,同步释放班组最大价值。”李晓钟将班组建设作为打通现场管理“最后一公里”,推行“党的阵地建设进班组”和“一线管理人员进班组”的“两进班组”模式;在业主“两进三环四管五保”班组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二次分配+小立法”,建设“学型+技能型”班组,使班组工人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升”的巨大转变,一步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助推项目获评山东省“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示范点、地铁集团“优秀班组”荣誉。

营普路站和北安站处在硬岩地层,机械开挖易产生扬尘和噪音,项目周边涉及小区、商户700多户。李晓钟主动对接属地社区,组织开展“我以童心 伴你童行”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邀请项目周边群众走进施工现场,展示地铁建设场景,最大限度取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与此同时,他四处调研,力求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实现桩基施工抑尘降噪,最终创新性发明桩机吸尘吸、可移动式隔音棚,配合装配式声屏障围挡,实现施工全过程无尘、低噪音作业环境,不仅保障了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而且极大地减小了地铁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李晓钟还有个惯,不管工作多忙,员工的事情从来都不会忘记。他经常提醒他们工作之余多给家里人打电话,休息的时候多回家看看、陪伴孩子。

“之前因为疫情被封控,李总特地给我发来消息,叮嘱我有任何需要第一时间跟他说。”“生完孩子复工,李总提前安排了单独的房间,方便我照看孩子。”“既是无坚不摧的‘奥特曼’,又是柔情细致的‘大家长’”项目员工这样评价他。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李晓钟带领着项目团队多次在业主组织的综合考评中名列全线第一,获评“先进项目部”“信用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30余项。为后续7号线北安停车场等项目顺利承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是李晓钟进入公司的第十七个年头。谈及自己的工作心路,他嘿嘿一笑,沉思片刻说道:“刚当上项目负责人那会儿,领导找我谈话,我说,有多少力,我就使多少力,定当全力以赴!”(甘文静)



网友评论
暂时没评论,快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Top